随着国内新冠病毒疫苗上市,全国各地的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着。3月24日,我校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也已顺利完成。
那么,疫苗怎么打?哪些人不宜接种?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......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,一起来学习一下!
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,期间至少间隔14天。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。
目前不宜接种的人群包括:孕妇、哺乳期妇女;处于发热期的人员;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的人员;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者;惊厥、癫痫、脑病、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;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、HIV感染、淋巴瘤、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等。
其他禁忌症还包括:严重的肝肾疾病、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、糖尿病并发症、恶性肿瘤;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;严重呼吸系统疾病、严重心血管疾病等。
根据临床研究结果,打完第2针疫苗2周左右,就可以有比较好的免疫效果。
但能保护人体多久,暂时没有明确答案。
这是因为新冠病毒发现时间还不到一年,疫苗的保护期还在观察中,不过根据目前证据,至少有半年以上。
接种疫苗之后在接种点留观区观察30分钟,无不适症状后才可以离开接种点;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;多喝水、注意别抻着胳膊;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,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。
接种新冠疫苗(包括其他疫苗)后可以洗澡。接种人员往往在接种后嘱咐受种者当天不要洗澡,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接种部位的感染,避免或减轻局部反应的发生。
新冠疫苗含有吸附制剂,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,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或硬结,洗澡时要避免过度按压、刺激,
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。
实际上正常的活动、饮食不影响疫苗效果,也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。
但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、乏力,甚至恶心、腹泻等症状时,应适当调整饮食、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更不要酗酒或暴饮暴食。
根据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,局部不良反应以接种部位疼痛为主,还包括局部瘙痒、肿胀、硬结和红晕等,全身不良反应以疲劳乏力为主,还包括发热、肌肉痛、头痛、咳嗽、腹泻、恶心、厌食和过敏等。
目前为止,没有任何疫苗的保护率能达到百分之百。专家表示,打了疫苗之后防护措施不减,才能更好保障安全。
即使接种了疫苗,“防疫三件套”(佩戴口罩、社交距离、个人卫生)和“防护五还要”(口罩还要戴、社交距离还要留、咳嗽喷嚏还要遮、双手还要经常洗、窗户还要尽量开)仍应牢记在心。
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,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%,必要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。